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16733
“我在工人村59號住了近40年,終于等來它搬走的這天。推窗再也不用擔心刺鼻的氣味,出門也不怕踩到污水了!”近日,在沙坪壩區土灣街道,工人村社區居民伍文玉和楊清秀指著緊鄰自己家的一棟兩層白色建筑,如釋重負。
這棟白色建筑位于人口稠密的社區菜市場和餐飲街的丁字路口,曾作為固廢物資收集站存在了42年,如今終于改建成了“勞動者港灣”。變身背后,折射出各方協同努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
與居民樓近在咫尺 環境和噪音污染大
鬧市之中為什么會建起一座固廢物資收集站?
“我1986年搬到工人村59號時,這個站就有了?!备浇用裎槲挠裾f,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里曾作為工廠煤炭和廢舊物資露天堆放點,后來才逐漸成為固廢物資收集站。
沙坪壩區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人村固廢物資收集站建于1981年,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建站時周邊還沒有太多建筑。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修建沙楊路需要安置拆遷戶,在工人村固廢物資收集站旁建起了兩個單元的拆遷安置還建房。
▲改造前的固廢物資收集站。受訪單位供圖
作為生活垃圾“中轉站”,工人村固廢物資收集站負責周邊小龍坎、土灣、渝碚路3個街道的生活垃圾轉運。它設計日轉運量是30噸,但實際日轉運量達到40噸,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楊清秀等居民為此深受其擾:白天運垃圾的板車、三輪車不斷往站內傾倒;半夜環衛卡車倒車進來把站內的垃圾清運走,幾乎沒有消停。持久而嚴重的噪音污染吵得居民睡不著覺。
“又臟又臭,根本不敢開窗?!睏钋逍阕≡谡龑χ占镜?9號一單元4樓,一年四季難得開一次窗。特別是夏天,不光是附近居民,過路的行人都是小心翼翼、掩鼻疾走。
上世紀90年代以后,附近又相繼建起了社區菜市場、大小餐飲店和沙坪壩區實驗幼兒園以及好幾個居民小區,這座固廢物資收集站顯得越來越扎眼。
人大代表多次呼吁推動解決
這些年來,工人村59號樓居民多次向社區和街道反映,迫切想讓該站搬遷。
群眾的呼聲訴求引起了工人村社區、土灣街道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土灣街道民社辦工作人員蔣良萍說,沙坪壩區人大代表曾于2015年、2017年、2021年和2023年多次提交搬遷該站的建議,街道黨工委、人大工委和街道辦事處會同沙坪壩區有關部門多次協商推動,但最后都沒搬遷成。
沙坪壩區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人村固廢物資收集站無法搬走的另一個原因是找不到替代點。隨著城市不斷發展,3個街道轄區越來越多的新建小區投用,每日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的壓力也很大。
既然暫時遷不走,就想辦法升級改造,減少收集站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該負責人表示,城管環衛部門對站內垃圾處理設施進行了專業化防臭處理,把垃圾滲液導入污水管網避免外流,每天清運作業完成后使用大量清水對站內進行沖洗……這些措施客觀上減少了收集站的二次污染,但終究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問題,酷暑時節還是有不小的味道。
多方協同推進 “垃圾堆”變身成功
在人大代表和轄區居民堅持不懈的呼吁下,去年3月問題迎來轉機。受益于城市垃圾收集清運體系和能力的提升,經過沙坪壩區城管局的綜合考量論證,3個街道的垃圾收集任務可以由周邊新建的固廢物資轉運站承擔。工作42年的工人村固廢物資收集站終于有望“退休”。2023年7月,該站的固廢物資收集儲運功能正式停止了!
“這一天我們盼了好多年!”得到這一消息,伍文玉和楊清秀難掩內心的激動。
經過綜合考慮,沙坪壩區城管局決定將該收集站改造成為工人村“勞動者港灣”。去年7月,這處兩層建筑開始進行室內清潔消毒和重新裝修,布置桌椅和微波爐等家具家電,并對外立面進行提檔升級。
▲改造后的“勞動者港灣”。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該站點以工人村“勞動者港灣”的身份全新亮相,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和其他戶外勞動者提供歇腳、休憩的公共空間。在“勞動者港灣”門外,兩棵茂密的黃葛樹下各新增了一圈休閑座椅,居民們可以在這里閑坐,享受一份舒心愜意,沉浸在老社區新生活的煙火氣里。
編輯:朱小喬???? 審核:李露
2024年“讓成長更美好” 青少年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教育活動走進重慶
5月20日,2024年讓成長更美好青少年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教育活動,在重慶高新育才學校成功舉辦。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中心主任
成都12個社區加入“520社區慈善開放日”,多方共建社區生活“幸福圈”
為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推動四川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更多可能性,5月18日至21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四川省慈
老人上了年紀,一旦獨自外出走失,極其危險。近日,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侶俸派出所及時救助一名迷路老太,并將其安全護送回家,獲得老人家屬